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1 04:20:41  浏览:83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决定:
一、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
二、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
三、重庆直辖市设立后,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



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的说明


——1997年3月6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务委员 李贵鲜

各位代表:
今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提出的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决定提请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现在,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就《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作如下说明:
重庆市是我国特大城市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1929年正式设市。建国初期,曾是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所在地,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83年国务院决定将重庆市列入首批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辟为外贸口岸。重庆市对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务院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拟将四川省的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划入重庆市,设立重庆直辖市,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2万人。
设立重庆直辖市是国家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样做的考虑是: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市与西南各省和长江上游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以重庆市为中心,川、黔、滇三省部分地、市参加的重庆经济协作区多年来的工作,促进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设立重庆直辖市,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它的区位优势、“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第二,有利于加快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四川省由于所辖人口过多和行政区域过大,给行政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设立重庆直辖市,有利于四川省集中精力抓好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第三,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库区移民的统一规划、安排、管理。现在的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的移民任务,占三峡库区的2/3以上。设立重庆直辖市,将移民工作统一管起来,有利于国家对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政策的落实、资金的统筹安排和管理,有利于把移民工作做得更好,促进三峡工程建设。
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条件已经具备:第一,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与海外经济往来的重要内河口岸,经济基础比较好。第二,重庆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中心。第三,重庆市是计划单列市,各项经济、财务指标容易与四川省划开,不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199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已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委托重庆市代管。为了解决其管理农村人口多、面积大、移民任务重的问题,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已增设了移民、扶贫、农业和农村工作机构。从实践看,运行情况良好。
在方案酝酿过程中也提出过设省的方案。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比较,从稳定全国行政区划的大局出发,认为四川省的格局不宜作大的变动。同时考虑到,如果设省,难免要建立一整套省级机构,增加编制,增加非生产性建设和行政、事业经费,势必耗费财力;设省后重庆作为省会城市,不但与省机构重叠,也不利于发挥它在长江上游和我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在认真权衡各方面因素之后,选择了设重庆直辖市的方案。
为了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国务院将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结合重庆直辖市农村人口较多的实际情况,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必要的调整。由于重庆直辖市所辖区域移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国务院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工作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
我的说明完了,请审议。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同市户外广告管理规定

山西省大同市人大常委会


大同市户外广告管理规定


(2001年8月24日大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1年9月29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市的户外广告活动,促进户外广告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置户外广告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户外广告包括:

  (一)利用公共或者自有、他人所有的空间、场地或建筑物设置的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橱窗、灯箱、彩旗、条幅、充气物、实物造型等广告;

  (二)利用交通工具包括各种水上漂浮物和空中飞行物设置、绘制或张贴的广告;

  (三)重要街区的店堂广告室外部分;

  (四)以其他形式在户外设置、悬挂、张贴的广告。

  第四条 户外广告应当规范设置,合理布局,符合城市规划和美化市容的要求,与古城风貌相协调。

  第五条 市(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户外广告的监督管理机关,负责户外广告经营的资质审核和户外广告内容的审批及其监督管理。

  市(县、区)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规划建设审核及其监督管理。

  市(县、区)市政公用、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本规定。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工商行政管理、规划、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公安、文物等部门,依据城市规划编制户外广告设置整体规划,重要街区的户外广告应制定详细规划。

  户外广告整体规划和重要街区的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使用的;

  (三)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

  (四)利用行道树或者影响城市绿化的;

  (五)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军事管理区的控制地带;

  (六)云冈石窟、悬空寺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控制地带;

  (七)城市标志性建筑、仿古建筑等重要建筑物;

  (八)市或区县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或载体。

  第八条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场地的使用权可以通过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

  在重要街区利用公共设施及场地设置户外广告的应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取得使用权。

  公开拍卖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市人民政府应从拍卖所得中提取适当比例用于拆迁补偿、公益广告补偿和举报人的奖励。

  第九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户外广告登记手续;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向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设置大型户外广告和在重要街区建筑物、设施上张挂、张贴宣传品,须经市政公用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

  设置户外广告依法需要办理其他手续的,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

  第十条 户外广告设施应当自审核批准之日起30日内设置;广告内容应当在三个月内发布;逾期未设置和发布的,其审批即行失效。

  第十一条 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期限、规格和设计方案实施,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户外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健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使用文字、汉语拼音和计量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书写规范准确,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户外广告应当按照登记的内容发布,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户外广告设置应当保持整洁、完好、美观,并由设置单位维修、更新,不得有碍市容市貌。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设施应当设置牢固,确保安全。户外广告设置单位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第十五条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必须标明登记编号、有效期限和广告经营者。

  第十六条 需以张贴方式发布户外广告,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登记后,张贴于指定的公共广告栏内。

  公共广告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点设置、管理。

  第十七条 举办大型文化、体育、公益活动或者举办各类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等活动,需要设置临时户外广告的,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临时广告登记手续,并应当于活动结束后7日内拆除。

  第十八条 户外广告载体空置时,其所有人或广告经营者应当代置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的内容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拆除、遮盖或损坏经批准设置的有效期内的户外广告及其附属设施和公共广告栏。

  因城市规划调整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拆除有效期内户外广告设施的,原批准机关应当在一个月前书面通知广告设施设置申请人拆除。拆除人应当对广告设施设置申请人进行适当经济补偿。广告设施设置申请人拒不拆除的,经拆除批准机关同意,拆除人可以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广告设施设置申请人承担。

  第二十条 在交通工具上设置车身广告,须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在公共客运交通工具上设置的,还须经市政公用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满后,不再办理延期手续的,广告设置者应在30日内拆除,确需延长拆除期限的,应征得原审批机关同意。

  第二十二条 重要街区不得设置擎天柱、龙门架等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市容市貌的户外广告设施。

  第二十三条 在户外广告经营活动中,禁止任何形式的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负有户外广告审核、监督、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事广告经营或者接受广告经营单位的挂靠。

  第二十四条 公民和组织有权对违反户外广告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有关机关查证属实后,应对举报者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 户外广告管理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从事户外广告活动违反本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并可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登记擅自发布户外广告的,没收违法所得,并视其情节予以警告或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拆除;

  (二)违反广告登记内容发布户外广告的,责令停止发布,情节严重的收回其登记证;

  (三)广告内容虚假,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对广告主处以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分别处以广告费用1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四)未办理临时广告登记手续,设置临时户外广告的,对广告经营者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从事户外广告活动违反本规定的,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并可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设置户外广告设施,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户外广告设施;

  (二)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设置户外广告设施,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限期改正,并处设施总造价5%至15%的罚款,但不得低于2000元。

  第二十八条 从事户外广告活动违反本规定,市政公用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并可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擅自设置户外广告标语、牌匾,未经批准在重要街区建筑物、设施上张贴、张挂宣传品的,不定期维修、更新,有碍市容市貌的,处以3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同意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所指的重要街区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 本规定所指大型户外广告是指高度超过4.5米或单位面积超过30平方米的广告。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 中央军委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中央军委



自一九八五年七月起,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军队干部的工资制度已经改革,实行了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为了使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与之相适应,根据中共中央〔1985〕9号文件精神,现对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待遇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以后批准转业到地方的军队干部的工资待遇,应按照他们原在军队所任职务(含技术职务)与地方相对应职务(含技术职务)的干部套改职务工资的办法确定(详见附表一、二)。

附表一 军队转业干部套改地方职务工资的职务对应表

------------------------------------------------
|军队职务| 地方职务 | | 军队技术职务 | 地方技术职务
|----|--------| |----------------|-------------
| | |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正师职 | 局、厅长 | |----------------|-------------
| | | |工 程 师 |工 程 师
军|----|--------| |----------------|-------------
| | | |助理工程师、技师 |助理工程师
事|副师职 | 副局、厅长 |专|----------------|-------------
| | | |技 术 员 |技 术 员
、|----|--------| |----------------|-------------
| | | |教 授 |教 授
政|正团职 | 处、县长 | |----------------|-------------
| | |业|副 教 授 |副 教 授
治|----|--------| |----------------|-------------
| | | |讲 师 |讲 师
、|副团职 | 副处、县长 | |----------------|-------------
| | | |助 教 |助 教
后|----|--------|技|----------------|-------------
| | | |研 究 员 |研 究 员
勤|正营职 |科、(区)乡长、| |----------------|-------------
| | 主任科员 | |副研究员 |副研究员
、| | | |----------------|-------------
|----|--------|术|助理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行| | | |----------------|-------------
|副营职 |副科、区(乡)长| |研究实习员 |研究实习员
政| | 副主任科员 | |----------------|-------------
| | | |主任军医、主任技(药、护)师 |主任医(技、药、护)师
干|----|--------|干|----------------|-------------
| | | |副主任军医、副主任技(药、护)师|副主任医(技、药、护)师
部| 连职 | 科 员 | |----------------|-------------
| | | |主治军医、主管技(药、护)师 |主治医(技、药、护)师
|----|--------| |----------------|-------------
| | |部|军医、技(药、护)师 |医(技、药、护)师
| 排职 | 办事员 | |----------------|-------------
| | | |护 士 长 |护 士 长
| | | |----------------|-------------
| | | |医(技、药、护)士 |医(技、药、护)士
------------------------------------------------

附表二 军队干部转业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后应进入的职务工资等级表

------------------------------------------------
行 政 级 别 | 23 | 22 | 21 | 20 |
----|-----------|-------|-------|-------|-------|
| \ \ 职 | | | | | | | | |
| \ \ | 职 | | 职 | | 职 | | 职 | |
| \体\ 务 | 务 | 工 | 务 | 工 | 务 | 工 | 务 | 工 |
军队干部|科 \育\ | 工 | 资 | 工 | 资 | 工 | 资 | 工 | 资 |
基准职务|技、 \ \ 工 | 资 | 标 | 资 | 标 | 资 | 标 | 资 | 标 |
| 文艺 \级\ | 等 | 准 | 等 | 准 | 等 | 准 | 等 | 准 |
| 级 \ \资| 级 | | 级 | | 级 | | 级 | |
| \ \| | | | | | | | |
----|-----------|---|---|---|---|---|---|---|---|
排 职 |14、15|10、11|办事员|70 |办事员|76 |办事员| 82| | |
| | | 3 | | 2 | | 1 | | | |
----|-----|-----|---|---|---|---|---|---|---|---|
连 职 |12、13| 8、 9|科 员|70 |科 员|76 |科 员| 82|科 员| 89|
| | | 5 | | 4 | | 3 | | 2 | |
----|-----|-----|---|---|---|---|---|---|---|---|
副营职 | 11 | 7 |副科长|76 |副科长|76 |副科长| 82|副科长| 89|
| | | 6 | | 6 | | 5 | | 4 | |
----|-----|-----|---|---|---|---|---|---|---|---|
正营职 | 10 | 6 | | |科 长|89 |科 长| 89|科 长| 89|
| | | | | 6 | | 6 | | 6 | |
----|-----|-----|---|---|---|---|---|---|---|---|
副团职 | 9 | 5 | | | | |副处长|105|副处长|105|
| | | | | | | 6 | | 6 | |
----|-----|-----|---|---|---|---|---|---|---|---|
正团职 | 8 | 4 | | | | |处 长|122|处 长|122|
| | | | | | | 6 | | 6 | |
----|-----|-----|---|---|---|---|---|---|---|---|
副师职 | 7 | 3 | | | | | | |副局长|140|
| | | | | | | | | 5 | |
----|-----|-----|---|---|---|---|---|---|---|---|
正师职 | 6 | 2 | | | | | | |局 长|160|
| | | | | | | | | | |
------------------------------------------------

------------------------------------------------
行 政 级 别 | 19 | 18 | 17 | 16
----|-----------|-------|-------|-------|-------
| \ \ 职 | | | | | | | |
| \ \ | 职 | | 职 | | 职 | | 职 |
| \体\ 务 | 务 | 工 | 务 | 工 | 务 | 工 | 务 | 工
军队干部|科 \育\ | 工 | 资 | 工 | 资 | 工 | 资 | 工 | 资
基准职务|技、 \ \ 工 | 资 | 标 | 资 | 标 | 资 | 标 | 资 | 标
| 文艺 \级\ | 等 | 准 | 等 | 准 | 等 | 准 | 等 | 准
| 级 \ \资| 级 | | 级 | | 级 | | 级 |
| \ \| | | | | | | |
----|-----------|---|---|---|---|---|---|---|---
排 职 |14、15|10、11| | | | | | | |
| | | | | | | | | |
----|-----|-----|---|---|---|---|---|---|---|---
连 职 |12、13| 8、 9|科 员| 97| | | | | |
| | | 1 | | | | | | |
----|-----|-----|---|---|---|---|---|---|---|---
副营职 | 11 | 7 |副科长| 97|副科长|113| | | |
| | | 3 | | 1 | | | | |
----|-----|-----|---|---|---|---|---|---|---|---
正营职 | 10 | 6 |科 长| 97|科 长|113|科 长|122| |
| | | 5 | | 3 | | 2 | | |
----|-----|-----|---|---|---|---|---|---|---|---
副团职 | 9 | 5 |副处长|105|副处长|113|副处长|122|副处长|131
| | | 6 | | 5 | | 4 | | 3 |
----|-----|-----|---|---|---|---|---|---|---|---
正团职 | 8 | 4 |处 长|122|处 长|122|处 长|122|处 长|131
| | | 6 | | 6 | | 6 | | 5 |
----|-----|-----|---|---|---|---|---|---|---|---
副师职 | 7 | 3 |副局长|140|副局长|140|副局长|140|副局长|140
| | | 5 | | 5 | | 5 | | 5 |
----|-----|-----|---|---|---|---|---|---|---|---
正师职 | 6 | 2 |局 长|160|局 长|160|局 长|160|局 长|160
| | | 5 | | 5 | | 5 | | 5 |
------------------------------------------------
转业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其职务工资,根据本人的行政级别和与地方干部相对应的职务,按照劳人薪字〔1985〕19号文件的规定套改。其中执行军队技术等级工资的干部,转业后技术职务工资的套改,按照与本人技术等级相应的军事行政干部职务工资的套改办法办理

转业到企业单位的干部,其基本工资应按照转业到当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同一职务(含技术等级)、同一行政级别干部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加上本人军龄津贴之和减去十元(并入基础工资的副食品价格补贴和行政经费节支奖金各五元)的数额确定,不再参加这次企业的工资改革
。军龄津贴不再逐年增加,可以和企业其他职工一样照领副食品价格补贴。奖金及其它生活福利待遇,按所在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转业到有工龄津贴企业单位的干部,可按所在企业规定的标准领取工龄津贴,但原计入本人工资中的军龄津贴,不得与工龄津贴重复计算。转业干部的工资额
列入企业成本。
二、一九八五年六月三十日以前转业、职务安排偏低的营、团职干部,在确定其职务工资时,可给予适当照顾,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985年11月29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