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8:25:15  浏览:881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农业部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销售行为,引导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消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遵守本办法。
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
  第四条 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审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在口岸的标识检查验证工作。
  第五条 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经营单位和个人拆开原包装进行销售的,应当重新标识。
  第六条 标识的标注方法:
  (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quot;转基因XX"。
  (二)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XX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XX"。
  (三)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XX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为"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XX,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第七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醒目,并和产品的包装、标签同时设计和印制。
难以在原有包装、标签上标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可采用在原有包装、标签的基础上附加转基因生物标识的办法进行标注,但附加标识应当牢固、持久。
  第八条 难以用包装物或标签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标识时,可采用下列方式标注:
  (一)难以在每个销售产品上标识的快餐业和零售业中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可以在产品展销(示)柜(台)上进行标识,也可以在价签上进行标识或者设立标识板(牌)进行标识。
  (二)销售无包装和标签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时,可以采取设立标识板(牌)的方式进行标识。
  (三)装在运输容器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不经包装直接销售时,销售现场可以在容器上进行标识,也可以设立标识板(牌)进行标识。
  (四)销售无包装和标签的农业转基因生物,难以用标识板(牌)进行标注时,销售者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声明。
  (五)进口无包装和标签的农业转基因生物,难以用标识板(牌)进行标注时,应当在报检(关)单上注明。
  第九条 有特殊销售范围要求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还应当明确标注销售的范围,可标注为"仅限于XX销售(生产、加工、使用)"。
  第十条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汉字进行标注。
  第十一条 进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经农业部审查认可后方可使用,同时抄送国家质检总局、外经贸部等部门;国内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经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认可后方可使用,并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报农业部备案。
  第十二条 负责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工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的申请之日起30天内对申请做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销售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在进货时,应当对货物和标识进行核对。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2年3月20日起施行。


附件
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
一、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
二、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含税号为11022000、11031300、11042300的玉米粉)
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
四、棉花种子
五、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1994年国家决算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1994年国家决算的决议


(1995年6月30日通过)

根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1994年国家决算”的决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刘仲藜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1994年国家决算的报告》,经过审议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1994年国家决算,批准财政部部长刘仲藜所作的《关于1994年国家决算的报告》。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防汛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防汛工作的通知

建质电[2005]4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

  城镇防汛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近期对防汛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为落实国家防总紧急办公会议精神,确保城镇安全渡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城镇防汛工作的领导,落实防汛责任制

  各级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把人们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城镇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在当地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结合自身管理职责,做好防汛抗旱的相关工作,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职责,细化方案,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城镇防汛有重点、有分工,城镇公共交通、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运行有保障。

  二、加强对城镇防汛工作的检查和督促,确保各项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管理职能,做好防汛排涝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要及时疏通下水道,全面检修排涝泵站、机电设备,确保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转。加强对易积水区域的防范,发现有堵水或内涝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协同有关部门清除市区河道的阻水障碍物,拆除占压排水设施的违章建筑。要对城镇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防汛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认真分析和查找本地区城镇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各项安全措施,保证城镇公共交通、供水、供气、环境卫生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确保城镇居民正常的生活和生产。要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发生滑坡、崩塌、滚石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隐患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三、完善城镇防汛和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抓好防汛抢险工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城镇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对预案进行检查,认真做好防汛应急的人力、器材和物资等各项准备工作,要切实保证在遭受洪涝时应急预案的及时和有效。要强化汛期值班和信息处理制度,保证汛情、灾情信息渠道通畅,及时掌握城镇防汛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上报城镇受灾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处理险情和隐患。同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积极主动开展城镇防汛工作,切实保障城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受灾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灾后抢险救助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当地灾民和群众的正常生活,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要尽快恢复供水、城镇道路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强水质检测,保证饮水安全。要及时清理垃圾、倒伏的树木等,组织力量进行路面清扫,及时处理死亡动物的尸体,防止灾后传染病的爆发。

  四、加强监管,确保斜坡、高切坡安全和做好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

  各地要按照《建设部关于做好汛期斜坡、高切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建安办[2005]02号)和《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一线工人安全健康的紧急通知》(建安办[2005]01号)要求,认真组织汛期斜坡、高切坡安全检查,确保建设项目抵御灾害的能力。同时切实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一线工作人员中暑和各类生产、运营安全事故。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精心部署,按照本通知和《关于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和城镇综合防灾工作的通知》(建质电[2005]4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城镇防汛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防汛抗洪斗争的胜利。

建 设 部
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